已经完结一年半的漫画,凭什么能持续温暖着数万人?

时隔一年半,我的首页又转来这样一条微博:

夸张的赞美词,加上一连串强调语气的感叹号,很难不好奇这位博主到底看了什么漫画?真的有那么好看吗?

二刷的过来人表示,真!的!好!看!!而且是那种看多少遍都不会腻的好看!

这部漫画叫《渊之信》,是韩国太太赵贤娥所作,曾获得第1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——海外特别奖。

漫画完结到现在,各平台的评分一直居高不下

咚漫评分

豆瓣评分

可能有小伙伴已经看过了,但是我依然想再安利一遍,毕竟N刷不亏呀!

会讲故事的“信”

这是一部与“校园暴力”有关的漫画,主要讲述的是:

“女主人公李小黎因为制止了一场校园暴力,自己却成为新的被欺负对象,不得已被迫转学,进而遇见一系列温柔的人和事。”

都说漫画注重剧情,好的剧情才能让人有看下去的动力。

《渊之信》是为数不多的我一口气看完的漫画,实在佩服赵贤娥老师讲故事的能力!

三个为什么

漫画以“信”为线索,牵引着剧情走向。

女主李小黎转学之后,偶然在座位上发现了一封信,并且信的内容是连载的,不止一封。

于是李小黎找出剩下信件的转学生活开始了。

图书馆

花园

再到兔窝 等各种地方

“找信”几乎贯穿了整个漫画故事,在这个过程中,你不禁会产生三个疑惑:

写信的“郑昊渊”是谁?

他人在哪?

为什么要写信?

因为一开始有这些疑问,所以就会想往下看,去寻找问题的答案。

这也是支撑我一口气看完漫画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温柔与暴力

随着剧情的深入,我慢慢知道了郑昊渊其实是个温柔的小天使!

每次我以为这是一部致郁系漫画的时候,因为有他,下一秒画风立马转治愈。

比如刚来到新学校的李小黎,因为还走不出凌霸的阴影,一直没办法融入新集体。

但是在郑昊渊充满温柔信件的帮助下,小黎记住了新班级所有人的名字

记住了学校的地形,记住了怎么跟不同性格的人相处。

又比如,李小黎找信过程中,结识了朴东旭,他曾为一个不把自己当朋友的人当替罪羊

是郑昊渊温暖了他

再比如,李小黎和朴东旭一起找信时遭遇了信件被毁

失去了找信的线索,朴东旭却凭曾经郑昊渊帮助自己的有关回忆,找到了最后一封信。

郑昊渊的温柔和校园的暴力,形成对比的同时,还让剧情有了起伏。

相互救赎

再到后面你会发现,这其实也是角色们相互救赎的故事。

李小黎当初制止的凌霸事件,受过她帮助的女生给她寄来这么一封信:

“我之所以能在别人受欺负的时候,勇敢地站出来制止,都是因为你。”

朴东旭因为郑昊渊的存在,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

而郑昊渊,其实从小就认识李小黎

故事到这里,你开头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:

“郑昊渊并不是单纯给下一个坐他位置的人写信,他是在给李小黎写信”

因为身边有温柔的人,所以李小黎才能重新敞开心扉,小时候的郑昊渊才能忽略疾病的疼痛,朴东旭才能忘记背叛。

不拘一格的色彩画面

《渊之信》是彩色条漫,清新的配色既符合校园生活的设定,又丰富了画面氛围。

甚至有许多画面特别适合拿来做壁纸

【花园】

【秘密基地】

在分镜上,赵贤娥老师打破传统漫画的矩形格,大胆做了很多尝试。

有两个场景是我特别喜欢的:

一个是小黎找郑昊渊秘密基地的场景

以醒目的脚印为主视觉指引,不规律的分割和穿框的人物,表现出行走时的动作感,而旁白的指向又带来空间的变化感,暗示着小黎在往正确的方向前进。

另一个是找到郑昊渊的场景

散点透视+作者低视角构图,把地面空间压缩,将天花板与远景画面加强, 极大拉长了环境的景深感。斜向性的浅色背景将读者的视线指引向画面的核心——相拥的人。散落的书包没有完整入镜,更进一步诠释了人物激动的感情。

优秀的分镜加上条漫由上往下的阅读顺序,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,你会不经意把自己代入剧情,动情处眼眶含泪,轻松时嘴角上扬。

令人期待的动画化

再后来,这部温暖了好几万人的小短漫出了实体书,第一批上架的4000本一夜之间被抢光。

现在如果想收藏这本漫画实体书的小伙伴,可以到“森雨漫”的官方旗舰店购买。

时至今日,依旧有不少小伙伴一边重温着漫画,一边期待着动画版的《渊之信》

我也一样。

“阻止暴力的方式是勇敢,治愈伤痕的良药是温柔。”

希望我们被《渊之信》治愈的同时,也能温暖身边的人。

漫话“猛出窝”

漫话“猛出窝”

□文/李敬全

我们家乡有一个口头禅叫“猛出窝”,形容世间突然出现的惊人的事物或现象。关于“猛出窝”的动感,我曾有过荒唐的经历和人生体验。

小时候,我们在农村经常玩吊“博博”的游戏。我们那儿常见的蜘蛛有两种,一种是在墙角、屋顶、家什上结网的,人们叫它结网蜘蛛,另一种是在地里窝居不会结网的,叫洞穴蜘蛛。两种蜘蛛外形虽然相似----八条腿和一个大圆肚子,但体型和行走速度差别较大。结网蜘蛛精瘦而纤细,奔走如飞,而洞穴蜘蛛胖大而粗壮,行走相对缓慢。由于洞穴蜘蛛外形雄壮而威武,加上它的窝像人的肚脐眼,我们农村人不叫蜘蛛,而叫它“博博”。
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“自然灾害”时期,作为儿童的我们尽管肚子很饿,但玩耍寻乐的天性尚未泯灭。我们想找大人玩,他们为养家糊口忙得脚不沾家,我们想找鸡狗玩,它们都跑到村外寻食去了,想找树上的“知了”玩,可惜身体虚弱爬不上去,只好在地上找“博博”玩。

由于洞穴蜘蛛“博博”不像结网蜘蛛轻盈灵活、在空中生活,它们就在干燥的沙堆、墙根、土坎上做窝。“博博”的主要食物是地面上的蟋蟀、草蜢等昆虫。我家的窑背上是前高后低的缓坡,有许多的“博博”洞穴。“博博”从地面斜着朝下挖一个洞,其窝浑然天成,真是一个艺术品。窝约有一匝(15公分)深浅,洞口有钮扣(1公分)大小,洞口上有一个遮光防水的盖子,呈半圆形状,是开合自如的“活页”。盖子的正面是光滑的泥土,背面却是丝质纤维。整个洞穴都是用蛛丝装饰的,坍塌不了雨水侵蚀不了。“博博”虽然也能吐丝,但丝的粘性不强,无法粘住昆虫,因此它不能逮住飞虫,只能吃地面上的东西。

“博博”是喜欢阴暗和幽静的,白天很少出来觅食。一个阴沉的天,我偶然看见“博博”出窝,公鸡急忙追赶,它迅速进窝合上盖子,无奈的公鸡只好悻悻走开。我跑过去想用指甲揭开盖子,却感觉“博博”在下面紧紧抓着盖子不松手。

如果说我们找“博博”玩耍,倒不如说是发动侵略战争。我们挖“博博”窝的目的,一是取乐,二是喂鸡。“博博”藏身的窝并不深,要把它挖出来也是一两䦆头的事,但那没有娱乐的过程,也没有令人心跳的刺激,我们喜欢慢慢地折腾。

我们玩的主要方式是吊“博博”,也称“叫博博”。由于“博博”盖与地面弥合得很紧密不易打开,我们就文武手段并用,先采取呼喊的“文斗”。我在荆棘上折一个刺,用它别开“博博”盖,大声朝里喊:博博盖盖,上楼来来,不上来拔盖来……那涉世未深的“碎博博”便在叫声中猛然钻出来,并迅速朝人的脚下跑来。我从小最怕长虫(蛇)和多肢多腿的毛毛虫,大叫着跑开了。旁边胆大的小伙伴,便用脚踩死了“碎博博”。

窝里的“博博”虽然听不懂人话,却有着天生的灵性。它们根据光亮、温度和空气振动进行反应,决定防御还是逃逸。有些老奸巨猾的“博博”,叫喊时一直不出来,当人们不注意时,它突然上来将盖子拉下去。失去耐心的我们只有“武斗”了,我将寸把长的皂角刺斜插在洞口的背侧,再次揭开盖子等着,当“奸博博”再次闭盖子时,我猛然将皂角刺刺下去堵了退路,这样“奸博博”就在劫难逃了。我与小伙伴一晌午能捉20多只“博博”,全部犒劳了下蛋的母鸡。

我们那儿还有一种洞穴蜘蛛,是特大的“博博”,其模样窑背蜘蛛一样,只是它的体型比先前见过的“博博”大两倍,我们也叫它“大蝼”。“大蝼”一般不在平地上生活,而是在陡峭的硷畔上做窝,其窝的形制与小“博博”相同,只是更大更深更严密。因为它是一个沉睡者,想把它呼喊出来是不可能的,只有“吊”着出来。我和小伙伴折一根尺把长的狗尾巴草,揭开“大蝼”洞盖,塞进窝里反复骚扰,受不了刺激的“大蝼”就会咬着狗尾巴出来。我过去没见过“大蝼”,猛然看见一个硕大的、黑褐色的、全身长满绒毛的怪物,吓得差点尿了裤子。

现在接触到一些营养学家,我才知道让自己惊恐不已的“大蝼”,是昆虫界和营养界的宠物,它存在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。由于它是蜘蛛中个儿最大、肉量最多、蛋白质最丰富的食物,有食用和药用效果,是餐桌上的美味。一些搞养殖的人把它当做新兴产业,进行大规模的养殖。

吊“博博”虽然排遣了我们儿时的寂寞,但不能解决灾荒和肚子饥饿的问题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就学着大人----“灌黄鼠”,在娱乐的同时还要谋食。黄鼠也叫田鼠,它体型比老鼠(家鼠)大近一倍。黄鼠主要吃粮食和草籽,不像杂食的老鼠那样肮脏。它浑身干净、不带细菌,肉质肥美鲜嫩,肉的味道可与家畜媲美。

黄鼠是鼠类中的智者,它不但要顾眼前,更善长远打算,不像家鼠那样吃了今天不管明天。在粮食收获季节,黄鼠会将人们抛洒或遗漏的小麦、玉米、豆子等储藏在洞穴里,以备淡季和过冬食用。为了防潮防盗,它们往往把窝建在偏僻干旱的土崖或高高的硷梁上,窝造得很大很深。为了防遭水灾,它们还会在窝顶上筑起一个土包。

旱腰带地区秋季的结束,就是我们农村人粮荒的开始,也是“灌黄鼠”的好时机。经常和我“灌黄鼠”的小伙伴有平治、西蒙、二俭、统购、安民等。由于干旱的原野上没有水源,我们“灌鼠队”就从较远的村上担水,开展“灌黄鼠”活动。

鼠高一尺,人高一丈,我们根据大人的指点很快找到了黄鼠窝。由于我是同伴里最小的,第一次“灌黄鼠”时胆战心惊,毕竟黄鼠逼急了会咬人的。我们扒开土包,露出鼠窝,年龄最大的平治提起水桶顺着窝口灌下去。一桶水倒完没有动静,当我提起水桶准备再灌时,一个活物突然钻出朝人群窜来。这个猛出窝的情景,吓得伙伴们四散奔逃,我将半桶水也甩出老远。当我们静下神时,黄鼠跑得无影无踪。没有逮到黄鼠,我们就挖窝找粮食。黄鼠窝近两米深,下面是很大的葫芦室,储存的小麦和黄豆超过二十斤。我们在一派兴奋中,瓜分了这些粮食。

后来我们“灌黄鼠”有了经验,先用绳网套在窝上,然后再将水灌入,这样黄鼠在劫难逃。我们一晌寻找多窝,灌出数只黄鼠,将它们皮一剥内脏一掏,浑身涂上泥巴放在火上烤熟,再撒上盐犒劳久违的馋嘴。当西蒙平分烤肉时,大家的涎水早就流下了脖子。大半年没粘肉腥的我们,闻着香喷喷的烤肉,手指一阵撕扒,嘴皮一阵滚烫,喉咙一阵哽噎,黄鼠肉就没了。在极度兴奋中,大家味觉混乱,胡言乱语,有的说像鸡肉,有的说像猪肉,有的说像牛肉,还有的说像兔子肉。我们有时也出现判断失误,灌了空的黄鼠窝,正当大家盯着水上的气泡时,突然钻出一条蛇来,吓得我晚上常做恶梦。

过了灌黄鼠的年龄,我们一伙饿鬼又开始学逮野兔子。野兔子在淡季主要吃草,在收获季就吃落在地里的粮食。野兔子的性格不像黄鼠那样内敛和深沉,整日喜欢躲在窝里,而野兔子天生任性而浮躁,一刻都不得安宁,时不时要出来锻炼和游玩。小麦未黄前,野兔便隐蔽在青纱帐里;收完小麦,田野一片空旷,它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,这也是人们逮它的好时机。野兔子的窝一般不会建在平地上,大多建在土丘或硷畔上,窝水平方向打进去,又大又深无法灌水。野兔子生存保命的法宝就是高速飞跑,人和狗很难与它同台竞技。另外兔子的生活圈子尽可能靠近窝子,以防天敌的突然袭击。

由于野兔子非常警觉和敏捷,撵兔逮兔可不是简单的游戏,而是艰巨激烈的战斗,我们通常采用的战术就是围猎。我们团队先设定一片麦茬地,分散形成包围圈,放二俭家的狗寻找兔子踪迹,一旦兔子出现就缩紧包围,逼着它们进窝子。对付黄鼠采用了水攻,对付兔子只能用火攻,我们捡来柴禾塞进兔窝,点着火再用衣服朝里扇风。人常说狡兔三窟,我们怕兔子另寻出口逃走,便四周布置人观察冒烟的地方。我们初次熏烟不到五分钟,兔子猛然从进火的窝里扑出来,统购和安民急忙用手去抓,结果被都被咬伤了手腕,在大家的一片惊叫中兔子跑了。第一次逮野兔,就这样失败了。兔子猛出窝的惊险让我们有了教训,后来熏兔时我们就带上铁锨,只要兔子出来就拍倒它。在后来的多次围猎中,我们再没有失过手。

古人讲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。上初中后,宝鸡峡水通过“旱腰带”,解决了我们那里千百年的干旱,生产生活基本得到保证,挖黄鼠逮野兔也成为过去。

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温饱,我们由懵懂贪玩的儿童长成为学文化、懂事理、谋事业的少年,尤其是父母的示范和学校的教育完善了我们的人性,从此唤醒了我们良心中的德善。当时虽然没有和谐自然、保护动物的法令,但我们心中有了天人合一、众生平等的观念。我有时随母亲跟庙会,所念经语中大都是不准杀生害命的劝诫。记得有一年,家里杀猪卖肉,母亲看着像儿子一样养大的猪被宰,伤心得躲到厨房里哭泣。老师在课堂上讲生物学时,也谈到人类与生物的平衡,认为滥杀动物是缺德行为,强调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希望学生树立真善美的人性。每当我们解剖黄鼠听见那惨叫声,悲天悯人情怀油然而生,尤其碰上那怀有崽子的黄鼠,就干脆放了它。后来我们小伙伴就约法三章,只挖黄鼠洞取粮食,不再杀生吃肉。我们长大后积极参加生产劳动,完全退出了挖鼠逮兔的江湖,全心全意走创造世界、劳动致富的德善正道。

“猛出窝”,是事物运动中的突发性和偶然性,它以异化的方式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;“猛出窝”,既是我人生经历中的稀奇和惊险,也是人生向善进步的象征。“猛出窝”是社会正能量的表达,它的鲜明特征是出其不意。我们小村具有600年历史,经济文化落后由来已久,1979年我破天荒考上大学,被村上人看作是“猛出窝”;2013年来党和国家掀起纯党廉政风暴,上百万贪官奸商受到处罚,老百姓惊呼为“猛出窝”;近百年来中国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徘徊于下游,2019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,世界公认为“猛出窝”;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贫困问题,2021年得到全面整体解决,国际上称之为“猛出窝”;2020年来在抗击新冠病毒中,中国以最小的生命代价创造了奇迹,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“猛出窝”……

(2021年3月5日)

作者简介: 李敬全,陕财职院教授,陕西省作协会员。曾任《陕西财经教育报》副总编。在《陕西日报》《教师报》《咸阳日报》《秦都》《渭水》等报刊、网络发表小说、散文近60篇,出版个人文学集《六骏劫》1部。

相关问答

你最喜欢哪个绘本画家?

...月光清冷的那个晚上我爬上高树,森林一片寂静,我真想坐在树上慢慢等待,直到青涩的果子转为艳红。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,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湿的雨裏.灰蒙蒙的天...